>>  Your Location: Competition Brief

Competition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vent

一、大赛背景和目标

大赛旨在打造“校企、产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赛事品牌形象”,以突破技术难点和解决产业链的共性需求为导向,围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方向,发现和培育创新技术、团队、人才,将有效助力清华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科技研发集聚高地。

在前几届大赛取得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大赛深入贯彻实施党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发展为主题,以“项目质量升级”“品牌影响力升级”,“引进人才机制升级”“赛后引导培育升级”为抓手:面向高科技双创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面向清华等一流高校大学生群体,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面向海外优质科创资源,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拓宽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赛事将进一步完善发现、引导、培育的开放平台,丰富和拓展“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深刻内涵,践行和传播“科技向善,创新共益”办赛理念,不断提升“校企、产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赛事品牌形象”。


二、赛事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

承办单位: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

执行单位: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清华校友总会、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清华大学探臻科技杂志、碧桂园大健康事业群、碧桂园创投等,以及由主承办单位推荐的其他机构

协办单位(待定):根据赛事实施过程中的需要,由主办、承办、执行及支持单位邀约相关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投资机构、企业,以及媒体参与赛事协办和宣传推广工作


三、专家委员会
主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
副主任: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震
委员: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王生进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肖曦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智慧建筑研究院院长林湧涛

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总监董大鹏

国强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曾雄


四、赛程赛制

(一)学子赛

    资格赛

    时间:2023年7月16日-8月15日

    内容:入围团队完成参赛作品并提交,大赛组织评委进行评选,命题组选出9个团队进入决赛,创意组选出3个团队进入决赛

     

    决赛

    时间:2023年8月16日-8月31日

    内容:组织集训、决赛、颁奖典礼等活动

         

    赛后服务

    时间:2023年9月1日-12月31日

    内容:由专业人员为获奖团队提供服务和指导


(二)技术创新赛

    海选赛

    时间:2023年11月6日-11月10日

    比赛形式:资料评审

    评委:3-5名投资和技术专家

    晋级比例:不高于25%

 

    晋级赛

    时间:2023年11月20日-2023年12月10日

    比赛形式:路演+答辩

    评委:不少于5名投资和技术专家

    赛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武汉

    晋级比例:不高于30%

 

    国际专场

    时间:2023年11月20日-2023年12月10日

    比赛形式:线上路演+答辩

    评委:3-5名投资和技术专家

    覆盖区域:欧洲(英、德、俄)和北美(美、加)

    比赛语言:中文或英文

 

    应用场景展示筛选

    时间:2023年12月10日-2023年12月15日

    评委:每轮不少于3名投资和技术专家

    选拔方式:资料评审+线上项目答辩会

 

    总决赛和颁奖典礼

    时间:2023年12月16日-2023年12月31日(具体日期待定)

    地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博智林机器人总部


    持续服务

    时间:2023年9月-2024年5月(具体日期待定)

    目的:积极促成参赛项目与清华、碧桂园及博智林的密切互动及深度合作

    服务内容:赛程中,举办赛事辅导和交流活动,内容包括赛事宣讲、交流对接、企业走访、路演辅导、管理咨询、技术指导等;赛后,为获奖项目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包括走访、背景调查、了解需求;并持续提供应用研发、投资孵化、人才培训、创新基地、产业对接等多项科技服务。增加对参赛项目的深度服务,挖掘1-3个与清华、碧桂园密切互动的项目案例(包括研发、品牌、市场、投资、人才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五、奖项设置


、赛事命题和分组

(一)学子赛分组

分为命题组和创意组。其中命题组将由专家命题,参赛选手根据命题完成算法设计,并通过赛事系统平台提交,系统将根据评分标准自动评判,最终结合方案答辩进行评选;创意组的参赛选手可在规定的领域和方向内,自由设计方案,最终根据方案内容及现场路演答辩进行评选

 

(二)学子赛命题

命题组:

  • 复杂建筑环境下移动机器人多传感器融合航位推算

  • 机器人建筑场景底盘路径规划

  • 机器人施工与调度功效预测设计

创意组:

  • 大语言模型

  • AIGC在建筑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和创新


(三)技术创新赛分组

报名技术创新赛的项目须选择初创组或成长组参赛。初创组评选重点是技术创新性和可行性,以及团队研发能力;成长组评选重点是产品的成熟度和市场价值,以及企业成长性。分组标准为:

初创组:项目处在创意概念或刚刚进入创业阶段,其项目策划、产品设计、科研课题等具有核心创新性,拥有完整的项目计划书;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至少两条:

(1) 科研团队、尚未成立企业或企业成立未满2年(即2020年10月31日之后成立);

(2)企业年营业额不超过200万元;

(3)项目机构融资的轮次少于2轮。

成长组:项目所属企业拥有成熟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产品或服务处于应用推广期;项目所属企业尚未 IPO。

 

(四)技术创新赛命题

关注“可运用于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创新技术”,重点征集以下领域项目参赛:无人系统、智能感知、人机混合等创新性技术及其应用。


七、申诉监督

大赛组织工作全程接受社会监督,赛前主动公布实施方案,赛事举办实行全程录像,各赛程完成后对相关评审资料进行留档备查。为加强对赛事的监督,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公开,组织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负责监督比赛评审过程,秘书处设置申诉专线和专岗,协助受理参赛团队的申诉和社会公众的投诉。

申诉电话:+86-0755-26550163

申诉邮箱:GQ-cup@leaguer.com.cn